还在听《青花瓷》。我知道我痴情,:P
 
青花,这词其实我曾经很熟悉,不是因为我深研陶艺术,而是3年前,一分和陶瓷的小缘分,在我的记忆匣子里,留下很深很深的一道痕。
 
如果你喜欢中国陶瓷,你就一定会知道中国景德镇。景德镇以陶瓷闻名天下。在古中国年代,皇宫里用的每一件陶瓷器皿都是出自景德镇的窑。
 
2004年,景德镇庆祝一千岁,那一年的7月,我刚进入社会工作,3个月后,我就接到了上司委派下来的任务:我需要跟随一位拿督和他的太太,到景德镇去;名人去把玩 陶瓷、欣赏艺术,我去一点一滴,把陶瓷艺术这个东西,化作文字说故事给读者听。
 
当时的我,是兴奋是顾虑。上司器重派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妮子出征,感激不在话下,但是如何完成任务才是关键。当时为了这份差事,出门前就稍稍秘密练功了解一下“陶瓷”是虾米碗糕。“青花”二字在当时就让我牢牢的给记住了。什么都可以不懂,但是最最最基本的“青花”两个字,不能不知道。什么样的陶瓷种类看不出没关系,就是最简单的“青花”一定要一看就知道。色白花青,最简单的美丽,最简单的开始,可是却也是度过了千年时空转换之后,最依旧永恒的美丽!
 
那一趟国外采访,我真的相信我会毕生难忘。从吉隆坡到上海,转搭内陆航线来到那朴实的景德镇,凉凉的天气我最喜欢,而在景德镇托两位名人的福而受到的礼遇,都是我没齿难忘的。而当中,和景德镇副市长进行短跑一百米的采访,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从开始进行访问到访问结束,我只有100米的时间,他从展览馆楼下的会客室走到楼上的书房,他抵达终点,我的采访就要结束。

当时的我清楚知道他压根儿不想和我做访问,纯粹只是给个面子给拿督,随便敷衍我而已。好吧你小看我,可是抱歉我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我就是非要你回答一两句尖锐的提问不可。当然,我是成功了。短短几分钟时间,我一开口直接问到了当年景德镇很棘手的问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景德镇千岁之际,把中国瓷都的美誉,颁给了潮州。
 
而在我进行着这个一步一追踪的采访的时候,我那专业的摄影师,也用一种平时跑时事新闻的敏捷速度,一步一“咔嚓”的捕捉副市长的画面。啊,突然有一种自己是大记者的感觉!啊,对当时只出来社会工作了3个月的我而言,那是一份多么大的、由内而外的一种自我肯定啊! 
另一个让我自己很感动很感动的,就是我竟然有机会采访了景德镇陶瓷大师王锡良!采访王锡良大师有多神?神在,大师家门口挂着“谢绝采访”;神在,我离开大马前往景德镇的前两晚,凤凰卫视正好在播着《景德镇千年窑火》特辑。他们访了好几个陶瓷家,(有一个,还那么巧让我在陶瓷博物馆遇到还聊了几句,原来景德镇“通街”都是陶瓷艺术家?!),可是,他们就是没访到这位景德镇陶瓷界的第一把交椅!嘿嘿,凤凰卫视没访到可我这个来自大马的小记者却和大师愉快地聊了一个小时,你知道那叫什么吗?叫,爽!哈哈哈,开心到想昏倒!

 
我还记得访问的时候大伙儿都很紧张;我很紧张,我的摄影很紧张,开车载我们去的小杨哥也很紧张――因为他觉得能和大师作访问是超级难得的。然后我的身边围了一票人;拿督两夫妻、大师的家人,还有就是成就我们这次访问的两个人,一个是大马的陶瓷收藏家陈先生和景德镇另一个也颇有名气的、主要促成这场访问的陶瓷大师谢老师。
 
还有很多很多事与物;在古窑里幸运的碰到陶瓷华乐队在排练、和摄影两个人来回在大街小巷收集景德镇独有的陶瓷系列路灯、和喝醉的景德镇有为的陶瓷商人作访问、在景德镇陶瓷大学里吸灵气、去工厂看陶瓷生产、拜访好多个大师看他们作画、一点一点学习陶瓷的种类、在新兴旅游景点旁的羊肠小道遇到3个小朋友,我请他们吃了糖,他们才敢靠近我们和我说话……..
 
这些事情都已经过了3年,可是我还是记得,牢牢的记得。一直到今天,每次听到旁人说起陶瓷, 我总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什么落款,什么烧窑上釉,感觉是那么得亲切。而《青花瓷》就这样让我再次想起了3年前的这些点点滴滴,又一次,我从青-花-瓷-开始! 
 
 (所有图片摄影:国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d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